[摘要]:家谱档案是中华民族遗留的无数瑰宝中一朵奇葩,其无穷的魅力使无数了解她的人为之魂牵梦绕。由于时代的动荡,家谱档案的影响日渐消逝。但随着祖国的强盛,家谱档案又一次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其对现实社会的作用也逐步被人们认可。本文试图从家谱档案产生、发展的轨迹,来分析家谱档案对现实社会的重要作用。
盛世修志。随着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全国各地逐渐又掀起了修志编史的热潮,而在民间,许多家族又开始重新修编家谱,家谱档案这一历史奇葩又一次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家谱档案就是记载血、婚亲家族长期发展变化史实的原始记录,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的亲缘关系的缩影。中国家谱档案源远流长,浸润着深厚的民族情缘。其发展嬗变的脉络,大致从夏朝国王玉牒开始,逐渐发展最后至民国百姓家谱,演变时间长达数千年,其发展的历史中隐约可见中华民族发展的轨迹。家谱地域遍布全国各地,种类数量难以统计。具不完全统计,现存于国内外的中国家谱超过4万多种。
中国家谱产生初始主要作为家族繁衍和发展的历史记录,其实质主要是生命延续的档案。虽然家谱是家族生命延续的历史记录,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枝枝叶叶。因此,通过对家谱研究,能完善对当时现实社会的认识,充分了解当时社会的概貌,掌握时代特征下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所以,家谱和国史、地方史一起被列为国家的三大文献。国史和地方史记其大事、全局,而家谱则记其小事、局部。国史和地方志是主干,家谱是枝叶。家谱档案是对国史和地方史的重要补充,家谱档案中蕴涵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家谱档案价值的真正体现。因此可以说,家谱档案是一种文化现象,还可以这样说,家谱是国史和地方志的细胞。有了家谱,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就丰富多彩了。
那么,家谱档案对现代社会又有哪些作用呢?家谱档案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家谱档案对现今社会的作用,概括起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料价值,也可以称作是史料佐证功能。这是家谱档案的一个主要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档案自然的丧失了其本来的原始功能,不可能还像历史上那样起到记录种族延续的作用。但作为家族繁衍活动的档案材料的家谱,却可以提供相关学科的研究利用之用。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欲考族制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始婚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由此可见,数量可观的家谱档案,对社会史、人口史、经济学、遗传学等若干方面的研究,都能提供许多重要的资料。现今风靡一时的晋商热、晋商研究,其中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是从晋商的祖传家谱中寻得。
同时,不少家谱收录了家族的一些田租契据、合约、祠田管理文书、房祠产业文契、祖山育林契约等各种形式的契约文书,以及因田产、宅基地纠纷而引起的诉案和裁决书。家谱中还记载有一个家庭内部家族遗产的分配情况等。这些文书契约虽然涉及的只是一家一族的资料,但对研究农村经济史却很有帮助。尤其是家族的后人对祖先房产、地产存在纠纷的,那家谱中所记载的资料就更具有独特的利用价值,这些文书契约对家族和家庭遗产的纠纷处理有着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
第二,家谱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训”、“族规”、“家法”、“祖训”之类的内容。古人编撰家谱尊崇的是儒家教义,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族人明礼守法,忠孝仁爱的人格精神,讲“礼义廉耻”,讲“仁义道德”,讲“温、良、谦、恕、让”。因而其所著所述的内容大多体现了儒家的宗旨。勿庸置疑,这些内容不少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等封建卫道士说教和封建主义思想,但其中诸如尊长老、孝父母、敬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都是我们今天所大力提倡的。也许有的人认为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是不相融的,甚至认为现代社会不应该提倡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但实际上,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辨证统一的,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方式,只能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历史史实来明证这样的观点: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国家昌盛之际,现代文明建设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而现代文明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打造,必须以几千年中华文明为依托,这样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屹立在人们心中。现今,国家正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涵了很多传统伦理道德,可见道德和修养所承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凝聚剂”,关系到国家的稳固、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活及子孙后代的幸福,故不可等闲视之。毋庸讳言,目前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开始偏离,是非标准变得模糊,道德评价底线出现下滑,善恶评判标准互为颠倒。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变得尤为迫切。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作为新时期道德建设中的核心观念,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切中当前国人的心声。荣辱观的建设,无疑是促进现代文明建设最有力的步伐,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中有许多条跟家谱档案中的家训、祖训相吻合。这就充分印证了家谱档案在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独特的教育作用。家谱教育的场所是在家庭内部,而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有句俗话:国亡则家败,家治则国兴。国家要繁荣昌盛,中华民族要崛起腾飞,必须要乏力提倡和宣扬用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伦理道德来充实每一个家庭家庭。当代教育和管理体系大致可以分四个层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组织教育,四是社会教育,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现实教育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家谱档案中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对于今天的人们向先人学习修身养性、激志励气、成就事业、创造业绩是有益无弊的。
总之,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传统文化只有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会有新的生命力。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活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的建设也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为寻根认同提供重要资料。寻根认同,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生动写照。家谱档案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对民族的心里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尽管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入籍于他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以姓氏溯源的家谱、族谱档案为这种民族和文化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根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海内外游子过去的寻根谒祖早已成为现实,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洗雪百年民族耻辱,海外华人扬眉吐气。“一国两制”更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向心力,于是,访故里,访故旧,访祖国,掀起了更大的寻根认同热潮。因此,毫不夸张的说,家谱档案信息是统一祖国的桥梁。特别是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对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得2005年春天,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接受了该校赠送的其母赵兰坤女士76年前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学习期间的学籍档案和照片档案复制件;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则在家乡看到了印于1941年的《湘潭韶山宋氏族谱》,印证了宋楚瑜系湘潭韶山宋氏的第32代传人。这是宋氏根系大陆,祖源炎黄的记载。这些看似小事,但对祖国统一、民族团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今兴起的家谱热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家谱文化是封建文化的产物,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是存在的,不应该简单的、武断地对家谱文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关键是要给予科学的引导。既要充分肯定家谱的史料价值,确定它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同时,要认识到家谱作为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用家谱作为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使这份珍贵和重要的史料能充分发挥作用。
家谱档案要放在历史与社会中去认识,去鉴别,切忌盲目相信,必须去伪存真,正确地使用家谱档案。那么,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对促进学术文化研究、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进一步开发家谱档案资源,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需要,是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需要,也是寻根认同、促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作者:张雷军 男 镇海区档案局 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