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宝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4-08-25 星期一
随着社会发展,有关民生的档案越来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利用价值也越来越大,因此及时将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料完整地建立、收集起来,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当前档案部门的首要任务。笔者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做好民生档案工作要强化4种意识。
强化民生意识 全力使档案工作惠及百姓、服务社会
民生档案是在保障并改善人民群众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原始凭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必须建好、用好民生档案、服务民生。要顺应社会大局需求,从以往主要为政治服务,转变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上来,档案工作要从单一走向多元。要摈弃陈旧滞后的思维定式,从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利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思考,树立全新的理念,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档案服务的主体。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真正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拓展民生档案工作服务新领域
开拓服务区域,优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不仅是档案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档案队伍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
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体系”,推进“档案强省”“档案强国”进程,就要抢抓善用机遇,勤奋实干,使服务民生成为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亮点。要大力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优化档案馆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确保档案信息收集齐全、管理规范、保管安全,使馆藏档案更加贴近群众,能够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翔实的服务。
强化公仆意识 竭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民生档案工作涉及面广、潜在难度大,做好民生档案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树立“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的工作理念,坚持“为民、问民、知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理念,不断强化“档案部门就是服务部门,档案人员就是服务人员”的发展理念,转变以前把机关团体作为档案服务主体的工作观念,从而把人民群众当作履职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的效能作用。从目前档案利用情况来看,事关民生的档案资料利用率每年持续上升,前来档案窗口查阅婚姻、房产、知青安置、土地承包等档案信息的人员日益增多,他们所查阅的档案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配、产权归属等诸多现实问题。档案工作人员要善于观察,耐心引导、正向开导、跟踪疏导,并热情提供横到边、竖到底的档案服务。
强化责任意识 大力宣传民生档案的独特重要效能
民生档案是保障民生权益的生命线。民生档案工作必须最大化地保障民生,要将与民生相关的内容集中立卷、分类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并得以优化。根据民生档案实际,确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保证民生档案的质量和有效利用。档案涉及民生各个方面,关系着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思考不周、做得不好,很多民生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很多民生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举措就难以落到实处。要切实提高群众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全方位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利用当今主流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档案的形成、管理和利用等相关知识,让群众明白档案的作用。通过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工作,让人们在利用民生档案过程中,认识民生档案的作用。
民生档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必须以记录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为指导方针,以民生档案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健全检索系统,提高利用、服务、效率为手段,以为百姓排忧解难和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民生档案服务民生功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8月22日 总第2651期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