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动态>>业内动态
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散文入选陕西省中考试题

发布时间: 2014-06-26    访问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中国档案资讯网讯 6月21日,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写的散文《又见核桃压枝低》,被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当作现代文阅读试题。

  这篇被考生称作“商洛核桃”的散文,是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分值是18分,总共有4个小题。能被陕西省中考试题选中,实属罕见。这篇散文是王建领局馆长在商洛市任副市长期间写的,他当时分管农业,主抓核桃生产,对核桃树的种植、核桃果实的药用价值、核桃仁外形认识情有独钟,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章,全文大约有1000多字,先后被省内一些媒体刊发。

  “写散文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先后在陕北、陕南多地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写一些文章,不仅仅是抒情,也是对那方水土那方人的感恩之作。”王建领局馆长从事业余写作数十年,出版、刊出文章无数,其中120万字的专著《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是他最满意之作,因为自己生长在米脂,一直注意收集陕北方言中的俗字俚语,并从文化视角进行注解,该书入选了2013年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王建领局馆长2013年7月来省局馆任职,在注重自身档案业务学习深造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人多年从事实践工作经验,当过兵、挖过煤、卖过粮、教过书,任过佳县县长,清涧县委书记,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商洛市副市长等职,切实从实际情况思考新时期如何深入挖掘档案中的文化内涵,如何保存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为此特别申请资金100余万元,启动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成立陕西省档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参与全省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原始档案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也将在全省逐步展开。

  这一举措,突破传统档案工作的界限,将档案工作置身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层面上,这种突破来源于他对历史的深层解读,来源于他对档案价值的认知,来源于他自身文化积淀,来源于他对档案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相信在王建领局馆长的率领下,我省档案工作在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附:散文《又见核桃压枝低》

  4月满树的核桃花,让我想起核桃丰收的季节。

  每每立秋,天气渐凉,农民丰收的喜悦却阵阵升温。

  那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是啊,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独领风骚,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得摇曳,无私地向人们展示其累累硕果。这令人陶醉的景色,令人心醉的神韵,是一种难得的景致。

  我还记得曾在核桃林偶遇的一番动人场景。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果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地看着孙辈,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感受爷孙这其乐融融的温馨,还真不忍心打扰。不过,我还是不合时宜地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收成怎样?”大爷自顾干他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说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20株核桃树,少说也能收1000斤。”“能卖多少钱?”“到成熟期,1000来斤核桃少说也能卖1.3万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总共5口人,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靠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果农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秦岭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而商洛位于秦岭南麓,得秦岭之灵韵底气,商洛核桃冠于全国。

  记得我刚从满目荒凉却富得流油的陕北来到商洛时,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其实,上苍是公平的,商洛有宝无穷尽,单就植物资源,品种多达2000种,仅中药材就有1192种,核桃、板栗、柿子等山珍,享誉全国。

  核桃树,树干直、树冠大、树荫密、树形美,更有仙果连枝,阔叶秀逸。说她是经济林木,她并不居功自傲,不挑地形,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壑,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说她是生态林木,她5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说她是观赏林木,她木质坚韧,纹理美观,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说她是用材林木,她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有的是市场。

  再看那核桃果,外坚内实,打开坚果,核桃仁简直就是缩小了的“人脑”,无怪中医将核桃仁直接命名为“人脑”,将果仁一分为二,则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将果仁一分为四,又形似肾的轮廓,核桃果实用形体语言告诉人们她的功效:健脑、润肺、补肾。

  核桃的药理功能,恰恰符合人类推崇绿色、追求健康的消费理念和保健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其实核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药理功能,她是果品、食品、油品,是药品、补品、贡品,还是不可或缺的工艺品。核桃七品官,农民掌中宝。困难时期,她可以充饥救急;果品之中,她是坚果之王,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油品世界,她属高端食用油。正是核桃难以替代的经济价值,使农民世世代代与核桃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商洛核桃发展史,客观反映了商洛的人文进化史,核桃,就是商洛的看家树。

  核桃小乾坤,产业大世界。洛南县古城镇蒋村的一株500多年树龄的核桃树,占地近1.3亩,被全国干果考察团专家考证确定为“中国核桃王”,至今树茂果丰,堪称人间奇观。建国后,核桃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商洛市“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做法,引起中央高度重视,1958年1月31日毛泽东亲笔批示:“陕西省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可以经过鸣放辩论取得群众同意后,将这个经验推广到种植果木、桑、柞、茶、漆、油料等经济林木方面去……”

  商洛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唱核桃戏,念核桃经,为经济社会带来一派生机。商洛核桃林面积181万亩,今年预计产值可达8.5亿元,核桃收入可占到林业收入的40%,核桃产业成为商洛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0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商洛“中国核桃之都”称号。以核桃为龙头的兴林创业,使商洛国土披上了绿色盛装,“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52.4%增加到62.3%,真正让绿色成为商洛的生态名片。

  秦岭最美是商洛,240万商洛人民就是这美的使者!

上一篇: 全国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圆满结业
下一篇: 《寻找逝去的记忆》档案题材微电影开播
 
 附件列表:
Copyright © 2000-2017 nbda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6及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
宁波档案局主办 宁波档案局技术处承办
浙ICP备05066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