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像——客观性能指标
客观性能指标的介绍和指南
以下主要内容是建立满足质量要求的数字图像性能方面的客观测量和评估。虽然并不是完整的性能指标列表,我们觉得它可以提供满足相机/扫描仪功能的充分分析,并能客观的评价每张独立的图像。客观性能指南是质量管理项目的一部分,包含了主观视觉检查、设备校正、元数据验证和文件编码、其他与质量相关的任务。
图像相关描述信息由数字图像一致性评价(DICE)系统的目标色卡生成。该DICE系统由倡导这个项目的主办方开发。虽然其他色卡可以用来生成类型的图像性能数据,这里的数据采用的是影像学协会设计的色卡这里的设计不是专有的,其各方面功能是与ISO评估标准兼容的。
以下是提供目标点和基于四层性能模型的成像规范公差的单个成像性能标准。这些性能层次可以与用户特定用途和成像目标进行组合。比如,表1就是一个示范规格。表格左侧是指标名称,跟着的是1-4星等的规格代码。右侧斜体字为代码的说明。性能级别很大程度是由公差驱动的(与目标值的容差)。公差越小,性能越好,通常而言所耗成本也越高。“合格”列明确了用于目标值或公差的用户偏好。*[1]
在静态图像工作组下有一个分类和目标小组。这个小组正在开发这套用于映射到各类量化性能指南的多层模型指标。他们的工作可以参考这里
他的成像性能指南模型允许实际项目中,对一个指标的严格公差,而不需需一刀切的对对所有公差都严格。以文档中采用本系统应用为例,一个对色彩要求严格的项目会要求色彩编码错误性能达到4星,但是明度不均匀性能只要达到2星。
最后,这里记录的性能等级是经过多年在有限数量设备基础上的量化性能研究得出的。当更多本领域使用数据的收集,这些指南会采纳用户反馈改变性能等级指南。
(未完待续——)
(译者水平有限,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尽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