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动态>>业内动态
“档案”跟着民生走——上海浦东新区档案服务民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13-11-19    访问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文章作者:本报记者 孙 昊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3-11-18


  浦东,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在20世纪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人们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是繁华的都市,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改革开放后,浦东逐步成为上海经济的新引擎,地区面貌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为浦东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浦东开发建设高潮的兴起,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浦东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档案工作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浦东新区档案事业围绕“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总体要求,实现档案工作“重心下沉”,使档案工作在服务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档案工作跟着民生走”是多年来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区档案局馆积极整合民生档案资源,编织了一张全区民生档案资源网。据区档案局馆长沈建军介绍,近年来他们加大对全区民生档案资源的监管和统筹,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齐全完整、有效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区档案局馆陆续指导重点涉民部门及各街道、乡镇,有计划地加强民生档案建档工作;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调整档案进馆及档案收集范围,加强重点涉民档案的接收进馆。

  同时,区档案局馆还主动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推动与档案形成单位如法制办、婚姻登记所、房产交易中心等单位的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在广泛调研、收集和梳理全区涉民档案保管、服务单位信息的基础上,区档案局馆专门编印了《浦东新区民生档案便民服务手册》,将全区各档案保管单位,以及街镇、劳保、社区事务、社会救助、卫生服务、教育、土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地址等纳入其中,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便捷、全面的档案利用指南。据了解,截至目前,区档案馆馆藏260余万卷档案中,民生档案所占比例已超过80%,馆藏民生档案数据库已含案卷目录200万余条、文件级目录1300万余条,全文数字化1500余万页。

  “档案馆的服务为我节省了几万元的房屋交易费!”今年某日,家住浦东的徐女士来到浦东新区档案局馆,通过“就地受理,跨馆出证”的方式,拿到了1970年她在嘉定县登记结婚的原始档案,顺利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加名的手续,整个查档出证过程不到30分钟。跟徐女士一样,家住浦东的周先生也从区档案局馆查找到了1980年在杨浦区卫生局为自己孩子办理的独生子女证档案,顺利地从社保部门领到了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补贴金5000元。

  区档案局馆办公室主任张向东告诉记者,浦东新区辖36个街镇,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人,区域内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许多百姓的居住地、工作地经常发生变化,“就地受理,跨馆出证”这项档案惠民服务的实施,使得许多百姓免去了往返原始办事登记地查档的麻烦,只要到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就能拿到本应该在其他区县档案局馆才能查到的档案凭证。

  “就地受理,跨馆出证”是上海市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新举措,主要服务内容就是市民在本市任何一个区县档案局馆就可以查询利用到保存在其他区县档案局馆的婚姻、计生、知青等5类民生档案信息。浦东新区档案局馆是最先响应全市号召开展这项工作的档案局馆之一。该措施的推出,改变了全市各区县档案局馆民生档案利用“各自为政”的局面,方便了广大市民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不仅如此,随着人口流动加快以及房产限购等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出台,档案利用者在出证后到非户籍地办事的情况越来越多,相关民生档案跨省利用需求越来越大。今年,区档案局馆将探索相关民生档案跨省异地出证的工作机制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乃至更多地区的百姓跨省办事。据介绍,民生档案省际跨馆利用是浦东新区对近年来开展的“就地受理、跨馆出证”服务的延伸拓展。今后,浦东新区档案馆将与杭州、宁波等地档案部门加快推进跨馆联动的工作,积极开展民生档案省际跨馆利用工作。

  “在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没用几分钟就拿到档案证明办成了事,这样的服务才真是贴咱老百姓的心!”孙先生妻子的户籍在外地,夫妇二人结婚10年,也有了孩子。按照户籍政策,孙先生只要能够向派出所提供档案馆出具的原始婚姻档案证明,就可以将妻子的户籍迁到上海,同时也能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在开展“民生档案进社区”区域利用服务以前,孙先生必须要亲自到区档案馆才能拿到他的婚姻档案证明。随着浦东新区地域范围的扩大,住在郊区的老百姓来一趟档案馆路上就要花去一两个小时,这样一去一回要搭上大半天的时间。尤其像孙先生这样的上班族,平时工作日请假也不太方便,一旦请假还会被扣工资,这样既损失了时间,又少了收入。

  2011年底,区档案局馆启动“民生档案进社区”全覆盖工程,通过“浦东新区档案区域协同分级管理系统”的实施,构建起了“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异地服务、全网共享”的区域档案利用服务平台。川沙新镇两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成为首批开展婚姻档案“村居委预约、社区受理出证”的便民服务模式试点。2012年10月,全区36个街镇、42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全面实现了婚姻、独生子女、知青“上山下乡”、知青子女回沪4类民生档案的查询服务。据川沙新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服务窗口实行“一口式”受理模式,百姓办事出证只需在一个窗口办理,不用来回排队,几分钟就可完成。截至目前,已惠及全区近千人次的利用者,尤其是广大郊区居民免去了来回档案馆的奔波之苦,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就能利用档案。

  由于2009年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考虑到浦东郊区面积扩大、办公地点分散的情况,区档案局馆在迎春路(区档案局馆所在地)、惠南镇(原南汇区)、川沙新镇3地分设档案服务窗口,实现了“三点联动”快速响应服务机制。目前,区档案局馆正在为实现“全区1175个村居百姓查档不出村”的目标而努力,逐步形成“3个受理点+42个社区+1175个村居”的民生档案服务网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11月18日 总第2535期 第一版

上一篇: 建设数字档案室 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下一篇: 齐心协力开创档案摄影工作新局面
 
Copyright © 2000-2017 nbda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6及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
宁波档案局主办 宁波档案局技术处承办
浙ICP备05066881号